水泥行業產能過剩,競爭白熱化,在此背景下,水泥企業降低成本、綠色轉型是大勢所趨。從規模擴張、粗放生長向內生性、集約增長轉型;從純基礎原材料產業向環保多功能產業轉型;從產品同質化向多元化、差異化轉型成為行業共識。我國出臺了一系列的政策支持水泥企業向綠色發展轉型,特別是關于水泥窯協同處置廢棄物這一領域更是予以了高度重視。
技術及成本優勢
新型干法水泥窯既具有專業焚燒爐的所有優點,又克服了專業焚燒爐的其他缺點。專業焚燒爐中廢物焚燒的主要影響因素:停留時間、燃燒溫度、湍流度和過剩空氣系數,這些在新型干法水泥窯系統中都能得到很好的滿足。具體優勢有:
第一,危險廢棄物焚燒灰渣直接作為原料利用,無灰渣排放。危險廢棄物在水泥窯焚燒后的無機組分(灰渣),直接進入水泥生產的原料中,與原料混合、高溫煅燒成熟料礦物,工藝流程簡潔,無一般焚燒爐或電廠處理所需要的灰渣二次處理問題,減少了約占危險廢棄物總量(濕基)10%的灰渣的外部運輸量和處置費用。
第二,水泥工業可消納的廢物種類多,適用范圍廣。處置廢物不影響水泥產品質量。水泥窯對各種廢物有很強的適應能力,略作調整就不會影響水泥熟料的正常性能和質量,也不會影響窯的正常操作運行。
第三,水泥回轉窯熱容量大,工作狀態穩定,危險廢棄物處理量大。水泥回轉窯內溫度在 1000攝氏度~1450 攝氏度上的高溫物料約 100 噸,可以作為廢棄物燃燒的熱穩定填料,能抗廢棄物處理量的波動和進料溫度的波動。因此處理量大,處理非常穩定、徹底。
第四,僅需要增加廢物接收、儲存及預處理系統,節省投資。廢物焚燒設備與水泥生產設備共用,無需設置專門的窯爐,節省建設窯爐系統的投資。
第五,高溫區停留時間長,廢物焚燒徹底。水泥窯內溫度高,火焰溫度高達 1800 攝氏度~2000攝氏度物料溫度高達 1450 攝氏度。廢物在高溫區的停時間長,有害成分均能被徹底分解,確保環境安全。
第六,堿性環境抑制酸性氣體排放,避免二惡英產生。生產水泥過程的中間產物是 CaO,且以懸浮態均勻分布在系統中,顆粒分布細、濃度高極具吸附性。燒成系統內的堿性氣氛,可將 SO2和Cl等化學成分化合成鹽類固定下來,有效地抑制酸性物質的排放,減少或避免了焚燒處理后產生“二噁英”的現象。
第七,水泥熟料對重金屬固化效果好,重金屬穩定化程度高,無害化程度高。在水泥熟料燒成過程中,危險廢物焚燒灰渣進入熔融的熟料中,重金屬被固定在水泥熟料的晶格中,從而達到被固化的效果。
第八,窯爐共用、相對總體投資少、運行費用低。
第九,水泥廠地域分布廣,有利于危險廢物就地消納,節省運輸費用。
已經出臺完善的標準規范體系
從設計規范到排放標準,國家已經出臺了較為完善的水泥窯協同處置廢棄物的標準規范體系,為水泥窯協同處置廢棄物工程的設計、實施和運行提供了相關依據。
其中,設計規范包括,GB50295-2008水泥廠設計規范;GB50588-2010水泥工廠余熱發電設計規范;GB50757-2012水泥窯協同處置污泥工程設計規范;GB50634-2010水泥窯協同處置工業廢物設計規范。
排放標準包括,GB4915-2013水泥工業大氣污染物排放標準;GB30485-2013水泥窯協同處置污染物防治標準;GB30485-2013水泥窯協同處置固體廢物污染控制標準。
以及 HJ662-2013水泥窯協同處置固體廢棄物環保技術規范;GB30760-2014水泥窯協同處置固體廢物技術規范等。
投資收益分析
目前,水泥窯協同處置的廢棄物主要包括生活垃圾、污泥和危險廢物。
水泥窯協同處置生活垃圾基本上處于賠本經營或略微持平的狀況。地方政府對水泥窯處置1噸生活垃圾補貼在 75 元~140 元。根據運行經驗,如采用機械分選 水泥窯處置的工藝,每噸生活垃圾的運行成本為 130 元~150 元,如采用垃圾氣化 水泥窯處置的工藝,則每噸生活垃圾的運行成本為 150 元~200 元。和生活垃圾焚燒發電相比,水泥窯協同處置生活垃圾減少了國家對上網電價的補貼(每噸生活垃圾按 280 度電計算,上網電價 0.65 元/度),因此,基本上處于賠本經營或略微持平的狀況。雖然如此,水泥企業仍在大規模地建設協同處置生活垃圾的設施,包括產業鏈前移收購垃圾填埋場,目的主要是進行產業布局。目前來看,水泥窯協同處置生活垃圾即將步入發展的快速道,2014 年 5 月,國家七部委聯合發布了《關于促進生產過程協同資源化處理城市垃圾及廢棄物工作的意見》,肯定了水泥窯燒垃圾的重要意義。
水泥窯協同處置污泥來源穩定,有一定盈利空間。污泥產生量和城市人口規模有相當大的關聯性,小型城市的污泥量約100 噸,中等規模城市的污泥量在 300 噸~500 噸,大型城市的污泥量在 500 噸~1000 噸,特大型城市污泥量在 1000 噸以上。針對不同的污泥量,水泥窯協同處置污泥采取不同的技術路線,不同技術路線的投資在 6 萬元~25 萬元之間,每噸污泥處置成本在 120 元~280 元(以含水率 80%污泥計算)。污泥的處置收費來源各地不同,有些城市由地方財政進行補貼,有些城市直接由污水廠付費,污泥處置費用每噸在 160 元~300 元之間。
水泥窯協同處置危險廢物的盈利空間較大。水泥窯協同處置危險廢物最近幾年實施的項目較多,發展迅速。以處置規模 10 萬噸/年(其中液態危廢約 9000 噸/年,可揮發固態/半固態危廢約30000 噸/年,其余為不揮發固態危廢)為例,投資大約為 4000 萬元。水泥窯協同處置危險廢物的成本,因種類而異,沒有特別明確的數據,每噸危廢的處置成本估算應該在 300 元~1000 元不等。
水泥企業處置廢棄物的困難
首先是對水泥窯協同處置領域不熟悉。雖然水泥行業已經認識到傳統建材行業向環保綜合領域轉型的必要性,但是水泥企業的經營者對環保行業,特別是廢棄物處置行業了解較少,缺少相關項目運作、工程實施及運行經驗。
其次是獲得地方政府支持的問題。協同處置項目的實施需要大量的政府協調工作,特別是危險廢物特許經營許可證的獲得,需要政府的全力支持。
最后是效益下滑情況下的投資問題。水泥行業產能過剩嚴重,企業基本處于微利甚至虧損運行狀態,在這種情況下,水泥企業往往對再投資十分謹慎。
水泥窯協同處置存在的風險主要有兩個方面
其一是市場風險和水泥窯協同處置競爭的技術。在處置污泥方面主要是堆肥,肥料的出路問題。生活垃圾方面主要是生活垃圾焚燒發電技術。后者因為有電價補貼,所以成本優勢很明顯,但最大的問題是垃圾焚燒發電的選址。在危廢方面,主要是和已經存在的危廢處置中心競爭的問題,水泥窯協同處置危廢從成本上來說具有明顯優勢,而且危廢處置收費是處置單位和產廢單位之間商定,政府主導的因素較少,因此,只要具有處置資質,在這一領域應該是具有很大的競爭優勢。
其二是政策風險,水泥窯協同處置廢棄物現在仍屬于起步階段,相關的優惠政策并不十分健全完備。協同處置危險廢物屬企業間行為(產廢單位和水泥企業),受干預較少。但是,對于水泥窯協同處置污泥和生活垃圾,各地政府的態度差異較大,缺少定價機制。因此,得到地方政府的支持非常關鍵。水泥行業目前產能過剩嚴重,存在逐漸淘汰落后產能的風險。